欢迎您的光临!从泰堂杨公古法三合风水网

首页 >> 阴阳宅风水 >>阴阳宅风水 >> 南京城的帝王风水
详细内容

南京城的帝王风水

时间:2020-04-06     【原创】   阅读

南京城的帝王风水


 中国古代帝王修建宫殿,一般是座北朝南,隐含“南面而王”之意;除此之外,还有南低北高,寓意步步高升,一代比一代强,江山万代相传。现在宫城地基下沉,呈现南高北低,从风水角度来看,这是亡国的征兆。

8ad4b31c8701a18b64960efc962f07082838fe00_副本.jpg

古代帝王大都相信风水之说,朱元璋也不例外。明朝在修建南京城时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,本来南京城规划得就不尽如人意,现在又爆出宫城地基下沉,朱元璋是相当郁闷。但毕竟朱元璋年事已高,太子朱标又英年早逝,实在没有精力去规划迁都的事情,只能把问题留给子孙去解决。

南京城刚建成之际,朱元璋相当满意,但朱棣跟朱元璋提出南京存在一个致命缺陷。但是朱元璋没有完全采纳朱棣的意见,继续把南京城扩建到外城。当时朱棣到底跟朱元璋提了什么意见,朱元璋为何还要继续扩建南京城?

“钟山蟠盘,石头虎踞,真乃帝王之宅也。”

这是三国诸葛亮游览金陵石头山之后发出的感慨,从此以后“龙蟠虎踞,帝王之都”成为南京的代名词。三国东吴,东晋,南朝宋、齐、粱、陈都建都南京,所以南京又称“六朝古都”。

1368年,朱元璋在南京称帝,但是南京并不是朱元璋理想建都的地点,主要原因有二:一是历史上以南京作为都城的朝代普遍短命;二是南京偏隅东南,不利于控制全国。所以朱元璋一直没有官方正式宣布南京为都城。

第二年,朱元璋平定北方之后,定都问题再度被提了出来。当时都城主要的候选城市有:北平、汴梁、长安、南京,大臣们意见不一,各自引经据典,陈述定都的理由。或言长安关中险固,或言汴梁天地之中,或言北平元宫完备可省民力......朱元璋出于私心,独辟蹊径,打算把老家凤阳作为国都,甚至仿照刘邦迁天下富豪于关中的做法,把江南一带的富豪迁到凤阳去。重臣刘基表示反对,他认为凤阳不适合作为国都:“凤阳虽帝乡,非建都地。”1378年,经过深思熟虑之后,朱元璋正式下诏,宣布以南京为京师,任命刘基负责规划建设都城,多年悬而未决的都城遂告一段落。


1c950a7b02087bf46730c5b0fdd3572c10dfcf8f.jpg

南京城前后经历了三期工程建设,历经二十多年,调动全国二十多万人修城筑墙,于1386年建成。南京城城墙周长35公里,东有钟山为依托,南有秦淮河为天然护城河,西有长江天堑,北有玄武湖为屏障,是集山、湖、河三位为一体防御的军事要塞。

1390年,南京城竣工后,朱元璋带领王公大臣以及皇子登上紫金山,俯瞰南京城全景。朱元璋信心满满的问身边的大臣:“大明的都城建得怎么样?”王公大臣自然赞不绝口。唯独四皇子朱棣说到:“紫金山上架大炮,炮炮对准紫禁城。”现场顿时鸦雀无声,朱元璋听后不禁冒了一身冷汗。

原来南京城东面是钟山,南面是雨花台,北面是幕府山,制高点全都在城外,这是犯了兵家大忌。最致命的是皇宫位于南京城东部,紫金山脚下,如果在山上架起大炮,那么整个皇宫都暴露在火力之下。朱元璋当时隐忍不发,内心却不断咒骂刘基意图不轨,由于刘基已经去世多年,朱元璋也无可奈何,只能想办法补救。

朱元璋的第一想法是迁都长安。1391年,朱元璋让太子朱标巡视陕西,借机考察关中。朱标在对比长安、洛阳的优劣势之后,认为长安更适合作为国都。第二年,还没来得及实施,太子朱标就病逝。朱元璋在太子身上投入大量的精力,如今白发人送黑发人,在此沉重打击之下,朱元璋再也没有精力和心情考虑迁都的事情。

但是朱棣当年提的意见还是让朱元璋耿耿于怀,于是朱元璋决定继续扩建南京外郭城墙,把紫金山、雨花台、幕府山全都包裹在城内,这个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。南京外郭城墙长达60公里,接近南京城墙的两倍,但是外郭城墙修筑质量没内城的高,防御效果一般。


402年,朱元璋死后第四年,朱棣通过发动靖难之役,夺取皇位。南京城皇宫的致命缺陷一直萦绕在朱棣脑海中,朱允炆只做了四年皇帝,很有可能就是因为皇宫的风水不行。因此,朱棣即位后,立即开始着手准备迁都北京适宜。1421年,经过将近二十年的建设,北京城大功告成,朱棣宣布改京师为南京,北京为京师,正式迁都北京。朱棣迁都北京后,明朝共传14代,国祚延续240多年。

朱棣的深谋远虑,在474年之后得到应验。1851年,广西爆发太平天国起义,1853年3月,太平军攻占南京,洪秀全宣布定都南京,改名天京,正式建立太平天国政权。

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不久,清朝大将向荣率领5万绿营大军进驻天京城外,在孝陵卫扎下江南大营,向荣亲自驻扎在紫金山上。紧接着清军沿着天京外郭城墙,对天京城进行长达7年的围困封锁。清军凭借紫金山险峻的地形,对天京形成绝对的压制,太平天国如鲠在喉,使其一直无法往江浙地区进攻。

1856年6月,杨秀清集结大军,派石达开、秦日纲猛攻清军江南大营。向荣全线溃败,苦心经营3年之久的江南大营土崩瓦解,太平天国取得了第一次大破清军江南大营的辉煌胜利。清军的战斗力远低于太平军,兵力严重不足,但是凭借在紫金山险要地形修筑垒营,围困天京达3年之久。这表明紫金山对天京城压制相当明显的,这正是朱棣担心事情。

太平天国第一次攻破清军江南大营不久发生内讧,杨秀清、韦昌辉、秦日纲等2万多名骨干被杀,石达开远走天京,太平天国实力大损。清军趁机以和春为大将,在天京城外重建江南大营,继续沿着天京外郭城墙,建起长达140多里的防线,130多座垒营,围城兵力达4万之多,天京再次陷入清军的围困之中。

1860年5月,李秀成再次集合五路大军,配合“围魏救赵”之计,大破清军江南大营,和春逃往镇江。江南大营彻底被摧毁,天京解围。紫金山、雨花台垒营防线一破,太平军头上的紧箍咒被移除,太平军顺势攻下江浙地区,太平天国军事上再次达到巅峰。如果当初杨秀清没有派出北伐、西征大军,而是集中优势兵力突破紫金山、雨花台防线,摧毁江南大营,攻占清朝赋税重区江浙,天下唾手可得。

1862年5月,曾国荃率领2万湘军进驻雨花台,拉开天京保卫战的序幕。湘军突然出现在天京城外洪秀全大为惊恐,急忙命李秀成率领大军回援。9月,李秀成集合大军对雨花台曾国荃大营发起猛攻,遭到湘军的顽强抵抗。进攻四十六天无果后,李秀成撤军,天京城南郊制高点雨花台遂被湘军占领。

1863年,天京外郭城墙逐步被湘军占领,接着把战线推进到天京城墙,湘军实现对天京合围。11月,曾国荃进驻孝陵卫,从紫金山俯视天京城。12月,李秀成眼见湘军对天京合围成功,形势紧急,主张“让城别走”,但是遭到洪秀全的断然拒绝,洪秀全还幻想天父会派天兵降凡救他,太平天国革命事业丧失了最后的一线生机。


1864年2月,湘军占领紫金山制高点天堡城,湘军的大炮对准天京城内,朱棣当年的预言“紫金山上架大炮,炮炮对准紫禁城”一语成谶。7月,湘军占领紫金山龙脖子处太平军最后一座要塞天堡城,湘军和天京城近在咫尺。湘军凭借天堡城和地堡城地势优势,日夜对天京城进行狂轰滥炸,掩护湘军开挖地道。7月29日,湘军地道大功告成,随着一声巨响,太平门东侧城墙被轰塌20多丈,湘军蜂拥而入,占领天京。天京陷落,标记着太平天国运动彻底失败。

从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开始,到1864年天京陷落,前后不过11年。实际上,太平天国并不是在天京定都最短的政权。早在200多年前的1644年,李自成攻入北京,崇祯帝自缢煤山,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建立弘光政权。但是弘光政权只是昙花一现,不到一年时间,就被清朝推翻。

不管是因为南京皇宫地基下沉导致风水翻转,还是因为南京城内无制高点犯了兵家大忌。从弘光政权1年、建文政权4年到太平政权11年,民国政府从1911年到1949年国民政权38年。

三国东吴

黄龙元年(229年)5月23日,孙权在武昌(今湖北鄂州)称帝,孙吴正式建国,随后迁都建业(今江苏南京)。

东晋(317年-420年),是由西晋皇室后裔司马睿在南方建立起来的政权,史称东晋。此外,史书中又仿东汉称中汉,称东晋为中晋,寓以晋室中兴之意;又因东晋统治地区大部分在江东,古称江左,因此以江左代指东晋。

 南朝宋

刘裕在东晋末期的乱世中趁势崛起,先后平定孙恩、桓玄、刘毅、卢循、司马休之等势力,又灭桓楚、西蜀、南燕、后秦等国。不仅统一了中国南方,同时也收复了山东、河南、关中等地,最终代晋建宋,定都建康(今江苏南京),定中京(今河南洛阳)为陪都

南朝齐

公元479年,萧道成迫使宋顺帝刘准禅位,自立为帝,建立南齐。

南朝梁

南朝梁(502年-557年),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南朝第三个朝代,由雍州刺史萧衍取代南齐称帝,定都建康(今南京)。国号梁,以萧衍封地在古梁郡,故定国号为梁。因皇室姓萧,又称萧梁。

南朝陈

陈朝(557年—589年),史称南陈或南朝陈,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最后一个朝代,为陈霸先于永定元年(557年)代南梁所建立,都建康(今南京),控制江陵以东、长江以南的、交趾以北的地区。

无一列外都是短命政权。

 




最新评论
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
本站已支持IPv6 技术支持: 建晨网站建设 | 管理登录
seo se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