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黄氏一门四进士祖阴宅风水考察时间:2018-12-13 黄氏一门四进士祖阴宅风水考察 来龙甚远不祥述。至半边山特起贪狼星开帐起父母金星下脉束咽昂起穴星入首结穴,来龙山势险峻,两边是悬崖,青龙白低伏穴前明堂,白虎回转作案,白虎蛋形串珠去脉为官曜,桂榜山正朝,群山簇拥,层层叠叠,穴虽高,但风藏气聚,喝形壁上挂鸡窝。黄母乾隆五十三年死,于乾隆六十年葬在此。墓坐子山午向,水局。午水走,乾方临官贪狼峰特起,壬方父母山第二高峰。 帝师黄崇光(清嘉庆十六年,1811年进士,官拜翰林院编修,钦定太子太傅。为官清廉,道光皇帝和两江总督陶澍都是他的学生。 黄德濂;黄崇光侄子(1786年-1849年),字劭怀,号惺溪、一都。 嘉庆十八年(1813年)举人。二十二年(1817年)丁丑科第三甲第四十七名同进士出身。选翰林院庶吉士。二十四年(1819年):闰四月散馆,授检讨。 二十年(1840年):补沾益州知州。在沾益州任上四十天,大得民心。民政才干被上级官员赞赏,但未能进一步发挥长才,凡是边境州府有险恶难以处理的事情就派黄德濂前往。二十三年(1843年):署云南永北直隶厅同知。七月,上谕黄德濂办事效率谬著,立即解任。后改开化府安平厅同知。频繁调职,黄德濂仍安适自如,所到任之处必有实际政绩。二十五年(1845年):安平厅同知。七月升顺宁府知府要缺,署永昌府。此时永昌府回民叛乱,云贵总督贺长龄檄命黄德濂署理永昌府,回民随即接受安抚。乱平,回任顺宁府。二十六年(1846年):顺宁府知府。缅宁州回民张富等人再度反叛,势力大幅扩张;黄德濂率兵讨伐,迅速击败并斩杀张富,叛乱首领马效青、海老陕也就擒。道光帝降旨优叙,赏戴花翎。二十七年(1847年):六月十四日擢陕西督粮兼西干鄜道。二十九年(1849年):西干鄜道。四月八日送吏部引见离任,不久后病卒。 子;黄渥田,举人。 孙:黄自元,同治七年榜眼,官至甘肃宁夏府知府。 黄自元(1837--1918),字敬舆,号澹叟,清末书法家,实业家。生于道光十七年(1837),清同治六年(1867)举于乡,次年殿试列第二(榜眼),授翰林院编修。曾任顺天乡试同考官和江南乡试副考官。民国7年(1918)病逝。曾临摹《间架结构摘要九十二法》书帖,为该书的推广做出了重要贡献。
黄善书法,曾临摹《间架结构九十二法》(已收入《中国书法大辞典》)。后经湖南美术出版社重印和出版的,尚有《黄自元临九成宫》和《间架结构摘要九十二法》 。 曾孙黄凤岐;光绪二十年进士,官知府。(1851-1933),字方舟,号芳久,晚年自号蠡良子。精经史及武术,光绪十四年(1888年)中举,二十年成进士。 光绪二十一年,湖北巡抚谭继洵邀为幕宾,兼教其子谭嗣同习剑术。值日军进入关东,黄投笔从戎,离武昌时,谭嗣同联云:“曾受双戟单刀,长于葛洪者剑;所谓粗脔大块,奄有陈亮之文。”战事结束,入京供职。是年十月,陕西巡抚魏光焘奏调西宁办理营务。黄凤岐抵西宁后,带兵巡视边塞,来回三千里。兵部侍郎杨颐奏保人才,代进黄凤岐所拟《练兵条陈》,获嘉许。即命隶虎神营,委以枪队教练。南苑带队操演,记大功一次,免补同知府留原省补用。二十六年( 1900年)七月,八国联军陷京师,慈禧挟光绪帝逃西安。黄凤岐闻讯,即赴行在,初委以稽查旗营之职。魏光焘云贵,以奏调黄凤岐至广南(今云南蒙自县)前敌营务处,兼办南防团练,以防法国军队侵扰。不久,署开化知府。任内,减苛捐,雪冤狱,深孚众望。光绪三十四年( 1908年),应乡试座师、安徽巡抚冯煦之邀入皖。适遇兵变,菱湖军械厂被占。黄凤岐领兵一百,一鼓夺回菱湖,遂受委为统领。宣统二年(1910年),云贵总督李经曦电邀黄凤岐去昆明,即由上海乘法国轮船经越南进入云南。沿途目睹外国船员及法军嚣张情状,深感外侮日亟,故诗云:“先秦图籍分明在,未遇萧何孰敢收”。寄于良吏图强。辛亥革命后,黄凤岐受其弟子湘督谭延闿之命,曾任辰州、宝庆知府。以年迈力衰,辞官回里,晚年主讲船山学社。民国22年12月病逝于湖南长沙,著有《侯度录》、《西行杂记》、《宦游诗草》、《种茂园诗草录》、《久芳阁年谱录》等。
|